一、家长情绪自我调控的重要性

1、家长情绪调控不好影响家庭亲子关系。

随着家庭教育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步意识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所有的父母都是一个教育的载体,不同家庭文化培养出来的孩子的气质都有所差异。父母的情绪孕育着孩子的情绪与气质。事实上,有时候孩子不乖巧并不完全就是孩子的问题,家长自身的教育方法和处理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

2、家长情绪调控不好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如何实现情绪的自我调控和管理,这是对父母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只有父母的内心平静下来,对孩子教育的点才会变得清晰,才能把教育者对教育的理性思考沉淀到内心里面,沉淀为自己的一种状态,否则,教育的思考就像水过地皮湿一样,从每个人心里流过。 孩子需要家长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家长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家长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稳态,孩子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于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3、家长情绪调控不好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父母应当意识到自己长期消极情绪的不当发泄,会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因其隐蔽性、渐进性、滞后性,往往不能立刻引起父母的重视,直到孩子出现严重的身心问题父母才后悔莫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情绪消极的孩子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往往也比较低。消极情绪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会出现:偏执、叛逆、冷漠、退缩等问题。精神分析理论早就指出,孩子出生以后最基本的需要是安全和满足,安全感的长期缺失不仅影响孩子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甚至最终付出人格的代价。

二、家长情绪自我调控的具体方法

1、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自觉养成对自身情绪状态的反省意识,学会让自己放松,让自己内心安静下来。很多时候,作为情绪主体的我们并不是很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

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这样教育孩子:“不收拾好玩具,你哪也不许去”“下次再惹祸,看我怎么收拾你”“为了你,妈妈都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你怎么还不好好练琴呢”“看人家的小孩多乖,我怎么会养了你这样不争气的孩子呢”……诸如此类的恐吓、威胁、抱怨、失望、无奈等消极情绪可谓司空见惯,但父母却经常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所以,当发现对孩子的行为“忍无可忍”的时候,要确认一下,是孩子的行为确实糟糕,还是自己忍耐的限度定得太低?如果是前者,在理解孩子的前提下,予以诱导;如果是后者,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尤其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去套在孩子身上。

2、懂得控制自己的音调。

有的家长在发火的时候就会放高自己的嗓门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通过您的音量和嗓门就能够感受到家长的愤怒,从而让孩子感觉到跟家长之间的距离感,使得家长的这种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3、懂得控制自己的肢体动作。

很多家长在生气的时候就会拍桌子瞪眼,这只会增加孩子对家长的恐惧感,如果家长感觉到自己火气上来的时候,可以尽量去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暂时离开孩子的周围,去倒一杯水之类的。

4、不累积怒气。

忍耐怒气不是什么好习惯,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不分对象不分时间场合地发泄出来。情绪是需要被发现并被接受的。管理情绪不表示是禁止怒气的产生。忍耐只是一种回避,不是对情绪的接纳。所以,有怒气,就要面对它,解决掉。

5、仔细观察,找出孩子行为不良的原因。

孩子的有些行为会让大人发怒,是因为在大人眼中,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有一些是正常的,只是不符合父母的要求)。而孩子行为出现问题,父母可能难辞其咎,这时,进行自省是很有必要的。有很多时候,孩子行为不良,是因为他内心有负面情绪,或者有需求,但他还不会表达,于是通过反常的行为来展示。所以,父母要倾听孩子,弄明白孩子的真正意图,并教会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6、学会休息,不要让自己太疲惫。

休息不好,或者心情很坏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情绪失控的时候。疲惫会让自己的心神涣散,坏情绪犹如脱缰之马,横冲直撞。所以,要争取吃好喝好睡好,才能有精力来陪伴孩子成长。

7、正确调节宣泄情绪,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既要积极调控自身的不良情绪,为孩子提供可以观察模仿的学习榜样,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使用积极合适的情绪调节策略来疏导、宣泄消极情绪。譬如,在处理矛盾时,让自己安静片刻、情绪冷静下来后,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情绪失控后,应及时向孩子致歉等